星期四, 2月 16, 2006

黑臉琵鷺*

如果閣下對標題最後兩個字的讀法感到陌生的話,恐怕牠們的死活對大家都不打緊吧。

自從香港爆發沙士以來,本地生態旅遊逐漸普及,有更多的人認識本地大自然本來是好事,但是人太多,對當地寧靜的生態到底有怎麼樣的影響?撇開垃圾的污染問題,試想像你所住的自然環境,每天不同的時段有人拿著「大聲公」,偶爾有人隨地留下煙蒂作紀念,寧靜怡人的環境變成像旺角般的「多姿多采」,恐怕她們絕跡的日子只是時間問題吧。

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資料:
黑臉琵鷺屬「瀕危」物種,意謂「物種有絕種的危險」。估計現時全球數目約1,000隻,僅在東亞地區出現。 冬季在日本至北越沿岸出現,主要的越冬地為台灣曾文溪口(最多找到363隻 )及香港的米埔及后海灣內灣拉姆薩爾濕地(最多找到135隻)。少數(約1至20隻)在其他沿岸地區出現...黑臉琵鷺主要以沿岸淺水地帶的魚蝦為食糧。東亞大部份的沿岸地區承受眾多人口及工農業活動帶來的重大壓力,導致生境地遭破壞及污染。台灣的曾文溪口正面對重要的工業計劃威脅,而香港后海灣地區所承受的壓力也逐漸增加。


而我所了解的情況是,香港作為一個重要的飛行中途站,若環境的破壞令到黑臉琵鷺無法棲息,對僅餘的家族恐怕帶來毀滅性的影響。我們也不能期望牠們能判斷另外一個棲息處吧?與其示威上街(技術上亦有難度吧),但是我倒建議大家三伍成群自行前往流浮山的尖鼻咀。

建議行動部驟:
1. 預備一枝六至七倍的望遠鏡(往鴨寮街買的話,具自動對焦功能的雙筒型號約75元)
2.往中原地圖查詢往
3. 出門前的工夫和往郊外遠足的預備相約,事前通知家人、帶足夠食水、穿著合適衣物...
4. 帶備相關的候鳥咭留鳥咭

攝於后海灣內灣拉姆薩爾濕地

若非親身參與,再美麗的詞藻都是枉然。


延伸閱讀:伍老師的生態日記黑臉琵鷺簡介

註:「琵鷺」音作「疲露」,意思也相若,勸君要多愛護大自然呢。

我的標籤

昔日紀錄